第一零二三章 祸从口出(1 / 2)

大周王侯 大苹果 1663 字 17天前

“……适才刘大人说了,有的人半途离开了。这里边要分情形。有的人入我条例司是为了名利而来,当他们发现这里根本不是能得名利的地方时,自然是跑飞快。这一类人不必说了,投机取巧之人,老夫甚至都懒得去想一想他们。另一类人则是因为意见不同。这叫做道不同难为谋,所以他们离开了。但不可否认,他们对变法是有贡献的。远的不说,就拿林觉和杜微渐来说,常平新法和雇役法的条款他二人灌注了心血,他们也曾熬夜思考,数日不归。时至如今,老夫依旧感念这些事。但是,他们不能理解老夫和严大人的变法思路,老夫也只能忍痛割爱,放他们离去。就算是在座的各位,你们倘若要走,老夫也不会阻拦的。老夫要你们明白,只有最坚定的人,最坚强的人,才能跟老夫和严大人一起走到最后。再能傲立风雪之中,迎来雪后的骄阳。”

“……新法推行至今,各种谣言各种攻讦四起,有的甚至荒诞不羁。当初新法颁行之时,适逢京畿以及周边各路大旱。有人便说这是我新法之过。有的地方地震了,有的地方山崩了,有的地方发洪水了,一概有人将之归咎于我新法之祸。至于诋毁我和严大人的一些言论,诋毁新法的言论便更多了。花样翻新,各色各样。他们总是能找到诋毁的理由和言辞。这次青教之乱,他们将罪责安在新法的头上,老夫和严大人一点也不奇怪。这么大的事情倘若不找个替罪羊,倘若不扯到新法身上,那还是他们么?只是我和严大人难过的是,皇上不得不站出来背负罪责,这是我们最内疚的地方……”

“……你们现在心里有些想法,有些动摇,这既是人之常情,却也是根本没必要的。那只能说明你们没有将变法当做此生必为的事业。没能理解变法对于国家和朝廷的重大作用。老夫可以这么说,就算天下旱涝,地动山崩,万夫所指,甚至造成了地方上的叛乱之事,那又当如何?跟大局相比,跟社稷崩塌相比这算什么?圣人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老夫今日权且改他一改,若为变法之故,老夫要说的是三句话‘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理解这三不足者,变法之事方可成之。”

在座的所有人都惊愕的张大了嘴巴,前面的话他们听着还感动至极,甚至有些羞愧自责。但当听到这最后几句话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不仅是他们,连严正肃也吃惊的看着方敦孺,他也没想到方敦孺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话说的太过了!!!

刘西丁先是嗔目吃惊,继而嘴角露出笑意来。多少天来,他在寻找着方敦孺的破绽。多少次他潜入严正肃和方敦孺的公房,偷听他们的谈话,抄录他们的诗文,便是想找到方敦孺和严正肃出格的诗文。但他的那些成果统统被吴春来给否定掉。要么威力不足,要么便是牵强附会。但现在,他亲耳听到了什么?这三不足之言简直太劲爆了,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之言。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诸位,这些话只是方中丞在你们面前说的话,方中丞是以此言激励你们坚定变法决心,不要为外界纷扰所乱。所以你们听了便罢,不要以为有什么别的意思。出了这个门,诸位便不要再提此事了。”

严正肃急忙说了几句话,想为方敦孺挽回这有些失控的言论。他当然知道方敦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他其实也同意这三不足之论。但是,这些话两人私底下交流便也罢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那却是有些过火了。他必须挽回一些影响,并且暗示众人不要乱传乱说。

方敦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忙点头应和道:“老夫正是此意,严大人说的便是老夫的意思,老夫绝不是为了新法可以不顾一切,只是告诉你们,有些事完全是别人强行栽赃诬陷到新法上,给变法泼脏水,我们不必去理会。有皇上的大力支持,有诸位的全心全意的付出,变法之事必将成功,在座诸位将完成创举,青史留名。”

众人纷纷点头道:“下官等明白两位大人的意思,我等受教了。”

刘西丁更是频频点头道:“听两位大人一番教诲,下官觉得大开眼界,原来下官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两位大人才是真正领会了书中的精髓,下官这么多年读的都是死书,想来实在惭愧。今后下官要多想两位大人请教啊,不可自高自大了。”

这话一语双关,看似是拍马屁,但其实藏匿锋芒。此言言不由衷,颇为玩味。严正肃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皱眉看向刘西丁,若有所思。

……

漆黑之夜,寒风刺骨。汴梁城中的百姓大部分都已经安然入眠。一辆马车幽灵一般的停在了东华门外马行街中段的同福巷口。马车上一个人影跳下车来,钻进了巷子里。不久后在一户紧闭的朱门大宅门前现身,伸手砰砰的拍着大门。

里边门人打开小门探头出来,满脸不耐烦的喝骂道:“谁啊?大半夜的,报丧么?”

“烦请通禀吴副相,就说刘西丁有要事求见。”那人哑声道。

“见什么见?什么刘西丁?大半夜的闹腾什么?我家老爷早就睡了。有事明天请早。”门人骂骂咧咧,伸手便要关闭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