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1 / 2)

[红楼]权臣之妻 故筝 2288 字 25天前

第七十八章

宝玉见了和珅, 第一反应便是结结巴巴地道:“我得了些东西, 想着来给林妹妹送一些。并……并没有旁的意思。”

“荣妃省亲赏下来的东西?”

“是。”

和珅微微一笑, 转头问黛玉:“这次不曾落下你的罢?”

黛玉一愣, 随即摇摇头, 笑道:“娘娘来时, 赏了不少东西。”

和珅这才微微颔首。

探春是个何等的人精, 听了这话,几乎立刻便颤了颤,心下一阵发凉。心道, 和侍郎对府中了解竟如此之深。

“宝二爷既然来了,不如便与我坐坐罢。”

“是、是。”宝玉不大想灰溜溜地离去,于是只好忍着心底本能的畏惧, 生生应了下来。

和珅这才又扫了圈儿外头立着的人。

宝玉忙道:“这是我二姐姐, 三妹妹。还有这是住在咱们府上的史家妹妹。”

“史侯家的?”和珅微微眯起眼。那不就是史湘云了么?

“正是。”

史湘云骤然触到和珅的目光,也不知为何, 明明这人是个容貌俊美, 如玉公子般的人物, 但却叫她打心底里觉得害怕。

像是整个人都被那目光剖开来看似的。

这一刻, 史湘云终于能切实地明白, 为何探春说他厉害了。

史湘云忍不住又往后退了一小步, 同时暗暗抓住了探春的袖子。

但这会儿和珅已经收了目光。

史湘云并不是尖酸刻薄的长相,相反,她模样生得有些憨意。

她的五官远不及宝黛之美, 倒也算标致。

只可惜, 生了颗不好的心。

和珅目光微冷,让小厮去在院儿中摆酒,说要与宝玉喝一喝酒。

那小厮一愣,也不知反驳,竟真的去办了。

不多时院儿里便摆起了酒来。

小厮还真将宝玉请过去坐下了。

这会儿传话的人去和贾政说了,说和珅邀宝玉吃酒,贾政先是一惊,随后狠狠松了口气。

和珅若是来教训人的,又何必和宝玉一同吃酒。

和珅这人满腹才学,若他能提点宝玉一二倒是好的。贾政如此想着,便心安了不少。

“随他们去罢,只是莫纵着宝玉作出不端之事!”

且说这边院儿外头探春松了口气,见没有起冲突,便忙带着史湘云走了。

史湘云咬了咬唇,道:“这人倒怪,怎么仿佛是府里头的主子似的。”

“你说话可小心些。”探春心有余悸地道。

“嗯。”史湘云虽然应了声,但这会儿避开了那道目光,便又不觉得如何厉害了,心中反还有些不大满意。这再厉害的人物,如何来了荣国府里拿大?府里竟也没人觉得不妥。

探春这头低低一笑,道:“如何?方才瞧见了吧?林姐姐的未婚夫是京里头女子都想要嫁的人物。”

史湘云扁嘴:“我便不喜欢。”

“是是是,你心下只有……”话说到一半,意识到宝玉已经结了亲,探春又忙住了嘴。

见她这般,史湘云心下反而觉得更难过了。

二哥哥为何还待林姑娘一往情深呢?

方才那和侍郎冷眼瞧着二哥哥时,林姑娘可一句话也没说。

史湘云想着眉头便拢了起来。

这头探春见她神色多有低落,便想着将史湘云的心思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探春又一笑,道:“我也不喜欢和侍郎。不过那和侍郎有个弟弟。”

史湘云这才转头又看她,笑道:“难不成你瞧上人家弟弟了?”

“这和侍郎自然是不成的,他有林姐姐了。但他弟弟却也是个好的,还不许人想了么?我之前见了两面。也是个俊秀人物,生得如宝玉一样。”说着,探春便微微面红起来。

史湘云却不服气:“哪里有如宝玉一样的?改日让我见见才好。”

探春叹了口气:“是与你说不通了,快走罢,今日不是说要去给宝姐姐做生辰礼么?我瞧你昨个儿还绣了个帕子,好看得紧。”

史湘云道:“那是要给爱哥哥的。”

探春闻言,一噎,几乎说不出话来。

怎么这样死心眼儿呢?

就扎在宝玉身上像是出不来了似的。

但这会儿史湘云又一笑,道:“你想什么呢,爱哥哥既成了亲,我便没别的心思了。只是做了那样久的兄妹,为他缝个香囊,糊个扇子,绣个汗巾,又算什么。”

探春想想,总觉得还是略有出格。

但仔细一想,却又说不上哪里出格。

便也知笑笑就算过了。

这边才提了一句和琳。

待和珅归了侍郎府后,第二日便又带着和琳上门来了,这才算作是贺年。

和珅怀里头揣了封信,身边小厮还捧了个匣子来。

他将信与匣子放在一处,便让刘全亲自给黛玉送去了。

而后他才又与贾政坐了下来。今日宝玉、王夫人也在。宝玉经那日和珅给了几个甜枣逗的,这会儿见了和珅又不似从前那样畏惧,因而心下轻松。

但王夫人却并非如此了。

王夫人捏着手里的串珠,面上平静,心下却半点也不平静。

那日在黛玉的院儿里,和珅问的那句“这次不曾落下你的罢”,探春回来复述给了她听。这一听,王夫人便知晓元春的确做了件错事。

那和珅不是个小心眼儿的人物。

但经由府里头这一桩桩的事来瞧,就该知道凡事扯上了黛玉,他便没有个心眼儿大的时候!

王夫人暗暗叹了口气。

但元春是娘娘。

娘娘捅出来的窟窿,自然便是她来补了。

这头和琳突地出声道:“兄长,你们说话也太无趣了些,不如我同宝玉去外头顽顽。”

贾政有些迟疑。

还是王夫人道:“你们年纪相当,顽一顽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