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1(1 / 2)

距离有些远 林一平 2036 字 29天前

张正杰把谢逊、杨大夫、孙大夫带到办公室, 笑呵呵地说:“从今天起到3月1号,这半年的时间咱们四个就得互相扶助啦。不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话,但是哪个人疏忽了没做到、做好,其他人没及时上手帮上忙, 最后肯定是大家脸上都不光彩的。”

杨大夫立即说:“我听你安排。谢主任,你说我也听。”

张正杰和谢逊见杨大夫立即给出这样的态度,丝毫也不觉得奇怪。他儿子杨宇才进外科, 两年后定在哪里还没准呢。他可不现在夹着尾巴做人么。

孙大夫也表态:“张主任、谢主任,我在骨科干了十来年了。这次过来主要是提高在普外急症方面的处理能力。到时候还望张主任、谢主任不吝指教。”

“好说好说。”张正杰在急诊磨了半年,性格里的桀骜不驯藏起来不少。那就是a大k大他终于想明白了、不想去挑战了——陈文强现在就是外科里的a;陈文强还有舒院长这个王“罩”着;现在不是能够拼拳头的小时候了;

只能他说什么自己就听什么、照着做什么, 除非不想在省院干了。只有早日把骨二科立起来,才是自己在省院站住脚的根本。

谢逊跟着孙大夫说:“我在普外十来年, 今次过来就是要在急诊病房补上骨科这块短板。遇上骨科的患者,张主任、孙大夫, 还请你们多指教。”

张正杰最不想做的就是急诊科主任了,谢逊一开口就把创伤外科定义为急诊病房……他有心开口把谢逊怼回去, 但想想今日已经不是前年、去年。

算了, 和谢逊这不会说话的计较不起。

*

他含含糊糊地应了谢逊的话,换了话题说道:“我介绍一下创伤外科的病床吧。1、2、3、4是男病室,每屋设计住患者8人;11病室8张床是女患者的,12、13、 15、16、17是小病室, 每间4人, 一般是从监护室移出来的患者先放去小病室。或者酌情安排给女患者的。这六十张床位, 咱们大家商量下各人拿多少合适?”

张正杰说完话, 眼睛扫了一下杨大夫。

杨大夫立即开口说:“现在科里接近四十个患者,不如一人先十个?”

谢逊就说:“这样也可以。但是监护室呢?”

“创伤外科的原则是谁做的手术,谁管监护室的患者。烧伤病房的偶然性很大,轮到谁了谁就管两个月。你们仨看着次序怎么排?”

谢逊点头,他们四个人一般的手术都可以做术者了的,那就是谁都有机会管监护室。他避而不答张正杰的问话,按着自己的思路接着问:“下个月患者会增加,剩下的二十张床怎么分?”

三个人六只眼睛都看着张正杰等他回答。

*

李敏带着八个实习生开始介绍十二楼的患者。杨宇悄悄跟上来,见是自己管的患者立即上前请求道:“李大夫,这个是我管床的,我来汇报病史可以吗?”

李敏说的嗓子疼,见杨宇要帮忙,立即点头同意:“谢谢你啊杨大夫。”

杨宇虽有些腼腆,但还是把他管的那八个患者的情况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包括患者目前的用药以及下一步的治疗。多少让李敏有点儿刮目相看了。

这五周下来,杨宇用功得挺到位啊。

看来石主任没少费心的。

隔了没多久,覃璋从办公室出来。一走一过的,他看到是杨宇在给实习生讲病史,吃惊之下立即跟着这群人移动。

轮到他的患者了,不等李敏开口,他就做介绍了。

很好很好。

楼上的患者只有二十多个,他俩一下子就包了一大半。李敏在轻松之余把上一组实习生、轮着上台的详细安排,也一起讲给所有人知道。

“每个人都有上胸科、神经外科的机会。但你们不是到手术台上看看就算的四年级见习期了,术后的病程记录、化验检查、换药等,都跟到患者出院。

基本原则是谁跟着上台了,谁管术后的患者。”

“我强调一句,可能带教老师没空儿检查你们这部分做的怎么样,但我会天天跟着看跨楼层参加手术同学的工作,这些检查会写到你们的实习鉴定里;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句,在未来的六周里,也可能会出现张三写的住院病历、做的术前检查和所有准备,手术却是李四上台了。”

李敏把所有人看了一遍,推推眼镜对所有的实习生认真地说:“发生这样的事情,谁也不要觉得委屈。每个人都可能为其他人写病历、做准备。总而言之一句话,服从安排,完成实习计划。”

有实习生点头,也有看着李敏是懵懂的。

“我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就照着做,不明白同学间商量或者去找上一组在创伤外科实习过的同学问。现在你们可以回去看各自带教老师所管床位的患者,工作上的事情有什么变化,会及时通知给你们的。”

创伤外科的实习安排与普外完全不同,这些同学既往模糊地知道了一点儿。被抓阄去到十二楼的兴奋,尤其是跟着陈院长和李主任的,本想好好表现一番以争取留在省院,却瞬间被李敏这番话打散了。

原来在十二楼也未必就全在十二楼实习啊!这十一楼和十二楼还是一个科!实习生里有这么想的,就有人大胆地这么问出来了。

“李老师,是不是这样啊?”

李敏失笑:“是不是一个科与你们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来省院是为了完成实习计划,为明年参加工作打好基础。换言之,对我这个住院总和你们实习生来说,这俩楼层就是一个科,就需要你们把所有的患者都关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