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下)(1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师 1739 字 27天前

大庆殿里,亲王、百官、外国使节、藩邦使臣向大宋皇帝陛下拜年,皇帝赏赐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待众人谢恩后,皇帝赐坐。因为遵循古礼,两人一几,大庆殿以及东西二偏殿中,竟能容纳数百贵戚近臣、来宾使节。至于其它官员,则在别殿设席吃酒。

宴会上还有庆祝新年的‘百戏’,这并非是宫里乐坊所养的伶人,而是由民间艺人入宫献艺。所谓‘百戏’,自然种类繁多,包括歌舞演奏、角抵、杂技、傀儡戏,水平也许比不上宫廷艺人,但胜在热闹喜气,用以烘托新年庆典的热烈气氛却恰到好处。

文武百官起先还能循规蹈矩,但很快便按捺不住,嬉笑不拘、各逞风流起来。

陈恪却显得有些失神,似乎在细细盘算什么。事实上,从听到契丹使者宣布,萧皇后于前曰诞下皇次子的消息,他便有些魂不守舍。心中赶紧倒推一下,发现才刚才七个半月罢了。

这让他有些放心,应该跟我没关系,但是可恶的医学知识告诉他,如果是早产儿的话……所谓‘七活八不活’,七个月早产,胎儿的器官已经基本成熟,是很有可能存活下来的。

不过,契丹使节,说的可是足月!

不过,这种官样言词能信么?

平曰里智计百出的陈学士,此刻竟陷入了揪扯不清的糊涂账中。

旁的宋朝官员,忙于吃酒应酬,没有发现他的反常,倒是一干契丹使臣,因为分外留意,反而察觉了他的异样。正副使者耳语一番,竟一齐端起酒杯,走到陈恪桌前。

宋朝的官员,不少一直在留意辽使,见状殿中马上安静了几分。

“久违了,学士。”为首的正使,朝陈恪抱拳行礼,副使也跟上。

“久违了萧王爷。”陈恪这才回过神来,不过‘居移体,养移气’,他再不是当初的毛头小伙,只是淡淡一笑道:“想不到北朝居然派出这么高规格的使节。”

那所谓的‘萧王爷’,正是当初与宋人谈判的代表,辽国辽阳郡王,同知南院枢密院事萧峰。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与这位萧王爷对话时,陈恪竟一直端坐在那里,没有丝毫要起身的意思,而那萧峰也丝毫不认为,这样有何不妥。

但那位副使显然别有看法,他叫耶律大林,乃是辽国皇太叔一系。因为耶律重元不放心,属于后族、偏向皇帝的萧峰,这才派他来做副使,其实就是监视。

陈恪和赵宗绩,搅黄了耶律重元的大计,自然也别指望,耶律大林能对他俩有好心肠,方才在外面,挑拨了赵宗绩和赵宗实的关系,这会儿看到陈恪,在正殿中只是敬陪末座,自然不会放过再下一城的机会。

只见他先望了望陈恪,又望了望满大殿百多张长几,一脸惊奇道:“陈学士怎么会坐在这里?”

“按班次排到这里。”陈恪淡淡道。

“吓。”耶律大林一脸大惊小怪道:“想不到以学士的功绩和本事,在南朝竟只能甘陪末座……”说着大摇其头道:“想不到啊想不到……”

此言一出,大殿中的宋朝大臣登时窃窃私语,众文武这才知道陈恪在辽国竟大名赫赫,但从来不听他提及,对其印象不禁又好了几分。可这话不应该由辽国人说出来啊!陈恪的官职比起贡献来,确实有些‘难酬其功’,但谁都知道,这是因为他与某人走得太近的缘故。此事虽然大宋君臣心知肚明,但被契丹人揭开后,就上升到了有关国体的高度。

如果陈恪的回答,不能很好的为朝廷挽回颜面,或者言语间有怨怼之言,便是‘出言不谨’、‘有辱国体’,回头就会有御史弹劾他。

关心他的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却见陈恪好整以暇的笑道:“我大宋规制严谨,官员升迁自有成法,下官才二十多岁,中进士不到三年,便在大庆殿中能有一席之地,已经是皇恩浩荡、骤然超擢、不胜惶恐了。”说着看看耶律大林道:“像北朝那样,中状元不到三年,就能参知政事的,在我朝断不可能。南北历史不同、文化不同、规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的。”

他这话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反击也很犀利,宋朝人都松了口气。

那耶律大林却笑容更盛道:“我大辽对于真正的人才,向来不吝超擢,哪怕他资历尚浅,也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磨练,以使他早担国家大任,断不会让明珠暗投的。”顿一下,语带嘲讽的望着陈恪道:“让一位状元郎,去判武学院,怕只有南朝这种‘人才过剩’的地方,才能干的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