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大清银元(1 / 2)

大清弊主 塞外流云 1697 字 23天前

荷兰大马钱明末清初就开始流入东南沿海地区,因其含银量高,个大,而广受欢迎,同时在东南沿海一带流通颇广的还有西班牙元,至于其他流通数量不大的洋银林林总总尚有十数种之多。

不待贞武再问,郑世昌便接着道:“荷兰大马剑库平八钱六分,九四的成色,大清新铸银币库平七钱二分,银九铜一,重量,成色均不及荷兰大马剑,倒是与西班牙元相差不大,西班牙元库平七钱三分,九三的成色。”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略微差一筹,正符合‘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便于大清的银元统一市场,略一沉吟,他便道:“既是相差无几,倒也无妨,着大量铸造普及市场,明年开始,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均以元、角为计量标准。”

听的这话,郑世昌不由大喜过望,如此一来,银元的推广普及速度必然大为加快,铸造银元的利润可不是小数,铸造一百块银元,就有五两的利,大清的银元数量至少要数以亿计,仅此一项,就是上千万的利润。

贞武瞥了他一眼,见他满脸喜色,已是猜到他的想法,当下便缓缓说道:“铸造银元,并非是为了牟利,朕久在江南,对东南沿海情形知之甚详,欧洲银元成色并不及官银,却较官银更受欢迎,个中缘由,‘四大恒’对应该很清楚吧?”

作为分号遍天下的银号票号‘四大恒’的掌柜,郑世昌对大清白银的流通情形自然了如指掌,自明中期以来,白银虽然被正式确定为法定货币,但是却有三大弊端,即各地的银锭成色良莠不齐,重量易有出入,不便于流通,特别是在旅途或异地贸易中,极为麻烦,这也是造成各地银号钱庄繁荣的原因,‘四大恒’的银票兑换业务之所以大受欢迎,亦可说拜此弊端所赐。

举例说,若是一位山西商人,带现银去上海做生意,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现银的异地兑换,朝廷在各地设有银锭专门的鉴定机构——公估局,即从重量和成色上判定银锭是否符合规范,这亦是商人口中的“批宝”。

各地的公估局皆具有极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只认自家鉴定过的银锭,外来银锭想要进入本地市场交易,都需要他们过过眼,于是,山西商人所携带的山西银锭,首先要送进上海公估局“批宝”。

公估局较为严苛,会直接拒绝劣质或戳记太多的白银,即便成功获批,在银锭上做了戳记,仍不能直接使用,因为规格不一,还必须花钱请当地炉房重新熔炼为当地规格,然后才能进入市场贸易,否则,外地的银锭根本没法在当地流通。

批宝、熔炼都不是免费的,批宝手续费约为二钱四厘,银炉熔宝的费用也不小,这就是所谓的银两流通中的折损,若是银两没用完,回到山西,上海发生的这一切在山西又将重演一遍。

当然,也有更为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将银锭交给说海本地的银号钱庄换取等量的上海银两,自然这手续费不会比正当的途径低。

欧洲的银元之所以大受欢迎,便是因为其标准划一,不存在本币与外币的兑换,不需要这些繁琐之手续,‘四大恒’银票之所以受欢迎,亦在于银票全国通用,无须兑换。

听的贞武这话,郑世昌心里不由一沉,贞武推行银元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统一货币?那‘四大恒’的银票业务岂不是要大受打击?他心中的欣喜登时就转为忐忑不安。

略微沉吟,郑世昌便躬身直言不讳的说道:“皇上,推行标准划一,大小适宜的银元,实是利国利民,更利于白银流通,不过,如此一来,‘四大恒’的赢利势必大受影响。”

见郑世昌担忧‘四大恒’的盈利,贞武不由微微一笑,道:“你倒是商人本色,,时时不忘言利,朕不仅是‘四大恒’的大股东,更是大清天子,天子无私事,朕岂可只算小账而不算大账?

西班牙元、荷兰大马钱在大清不仅广为流通,而且大受欢迎,甚至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实际价值,朕听闻一枚含银不过六钱多的西班牙元最高可以兑换到一两十足的纹银,这不仅会刺激欧洲的不法商人以银元牟取非法之利,更会刺激欧洲各国蜂拥仿效,你想过没有?当大量的外国银币在大清肆意流通之时,会造成什么后果?

首先面临的必然是币制混乱,紧随着而来的便是大量白银的流入,这不仅破坏大清的钱法,亦会造成白银贬值,更为可虑的是外国银元的大量流通,会逐渐成为对外对内的法定货币,你想想,若是西班牙元成为大清的法定货币,那是什么情形?”

听的这一说,郑世昌不由悚然而惊,贞武这话并非是杞人忧天,外国银元受欢迎的程度还在‘四大恒’的银票之上,真金白银拿在手里毕竟比银票更让人踏实,就他所知,广东、福建、江浙,甚至是京师,不少人都以使用外国银元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