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周比利的建议(1 / 2)

远东1628 茶头 1163 字 5天前

周比利说完,脸上扭曲着。很难想象,历来都是不择手段的远东的大特务头子,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李明看了眼周比利,叹了口气,苦笑道:“可能是朱元璋小时候被贪官污吏害得很惨,所以他最是信不过官吏。就连交税也都是由当地的大乡绅征收以后再直接上报给县级官吏的。这个措施在朱重八的初衷是不给官吏经手揩油的机会,而乡绅们自己就是“民”,不属于官吏,可以借此举杜绝贪官污吏。

官吏贪污还方便管理,但乡绅贪污那就是无迹可查。地方乡绅们为了结好官吏,攀亲、孝敬、入干股等等无所不用其极,仅仅的抱住官吏大腿,还拼命培养自己家族的读书人去参加科举当官。代表土地的乡绅和代表权力的官吏的勾结,最终形成了官吏和乡绅对土地产出的实际控制。

乡绅们的孝敬能让文官们过得比皇帝好多了,而文官的保护可以让乡绅们在家乡当土皇帝,双方都是受益者。可是皇帝就倒霉了,根本收不到钱粮。派去调查的钦差要不就同流合污一起分好处,要不还没开口就被文官集体弹劾倒台,甚至莫名其妙暴毙。

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出身,小农意识决定了他喜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社会构建方式,他的几乎所有政策里都有着小农意识的影子。比如说卫所制度,原意就是屯田政策,军队自给自足,算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在军队构建上的奇葩构想。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屯田政策只适用于战时和紧急状态,和平时期的卫所制度腐败衰落的速度超乎想象,很快卫所将领成了地主,士兵成了农奴,卫所成了农庄,几乎完全失去了军事能力。而小农意识在大明财政制度上的错误,可能就是大明朝占据着全世界近半生产力,却活活穷死的原因。”

听了李明的话,周比利点了点头,然后阴森森的说道:“如今大明风雨飘摇,早已病入膏盲,从上到下都烂掉了,就算是朱元璋再世也于事无补。就说山西八大汉奸晋商通奴这件事吧,陕西三边、宣大三边、蓟镇、辽东,各处边堡重兵云集,若无人相助,那些汉奸晋商又如何将商货运出去,九边军镇,又有哪个军头不通东奴,不通蒙古鞑子。

如果我们远东想要入主中原,依然保留大明基本的社会结构,不出百年,我们辛苦建立的国家,就会和如今的大明没什么区别。我还是那个观点,我们绝对不能手软,尽快抛去心中那些无谓的善念,打破这些瓶瓶罐罐从头再来。现在正好是个机会,借用流民军手中的刀,把中原的军镇兵头、官僚集团、士绅集团连根拔除。”

周比利说完,李明感觉做为的温度骤降,莫名的有一股阴冷的气息在周围弥漫。

李明心里不由得苦笑,现在公司很多人都还对大明的士绅阶层存在幻想,甚至有人希望一鼓作气攻进北京,彻底解决大明,大明其他地方必然会传檄文而定万里。可是大明这么大,远东骤然吞下,地方管理就必然依靠大明的士绅阶层。

虽然周比利的想法激烈了点儿,但却不失为一个最好的办法。但如此极端的计划,一旦提交公司董事局委员会,想要通过决议是不可能的。

在南洋实行极端的减丁政策,大家可以帮着看不见,可是若在大明境内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可能在军委会都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都是同文同种的骨肉同胞,下不去手啊。